今年1月份,国际能源署发布了一份名为《电力2024》的报告,预测在本年度全球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
各个大区的情况不一样,像西欧和北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用电量将会降低,而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区的电力需求,则会不断上涨。
这本应是好事,但是大部分新兴工业国的电力供应,都支撑不起飙升的订单量,这就非常难受了。
根据印度中央电力局的数据,5月份电力最高负荷超过了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虽然6月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电力短缺的峰值预计会达到14GW。
与印度情况相近的还有越南,这个夏季目测又要历劫了,每年生产、民生用电需求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最缺电之时。
其他同样受电力所困,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还有菲律宾、印尼等亚洲国家,非洲和拉美弟兄们遥相呼应。
除了少数依赖西方天然气供应以外,其余国家有个共通点,电力构成以煤电为主。
煤炭产量低的不用说,要么大量进口煤炭度日,要么向四周的国家申请输送电力,但以印度世界第二的煤炭产量,也依然应付不了本国的电力需求。
因为他们还在用着比较落后的煤电发电机组,这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电力产能的最大桎梏。
更惨的是,亚非拉各国连火电都没搞明白,就被西方阵营拉去搞新能源电力,然后每逢用电高峰和极端气候,就会不约而同陷入电荒怪圈,苦不堪言。
相比之下,作为全球用电需求最大的中国,除了少数地区偶尔要限电以外,百姓的生活用电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中国工业百废待兴,全国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时,连刚独立不久的印度都比不上,足足落下6亿度电。
更不用说跟美国比了,1949年全美发电量去到2961.24亿千瓦时,两者相差将近68倍。
从1952年开始,在苏联「156工程」的援助下,我国总算把整套电力系统拉扯起来了,到1953年发电量已超越百亿千瓦时大关,相应的工业产能也达到建国时两倍。
电力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了,只是依靠援助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解决「自主电力」问题刻不容缓。
1955年4月,新中国第一台6000千瓦电站汽轮机试车成功,并在次年正式投入运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国终于能自主制造火电设备了。
在随后十余年,中国研发投产的火力发电机一直在升级,从2.5万千瓦、5万千瓦,去到1970年的20万千瓦超高压火电机组。
尽管这一个数字,跟建国初期比起来已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毋庸置疑,这时中国的电力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
当时我国的火电研发卡在20万千瓦迟迟不能突破,且效果与印度、越南等国的火电机组类似,煤耗量大就算了,安全性也不高,产电效率还低。
虽然后来陆续从美国、德国等国家引进了更高级别的亚临界发电机组,但只能解燃眉之急,在维护上也经常被卡脖子。
这种情况在苏俩解体后变得更严重,由于西方阵营的长期封锁,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工业便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
一直到21世纪,首台国产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出现,才逐渐把我国从缺电困境中解救出来。
与同级别的亚临界、超临界机组相比,超超临界机组不仅发电效率更加高,而且煤耗低、污染物排放也少。
当巨无霸级别的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面世后,更是标志着我国突破了电力对工业的桎梏。
只是光依赖火电不行,容易落下口实,被西方阵营追着打,毕竟早在1998年,我国就承诺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不管西方在减碳排方面如何「放空炮」,但利用环保来卡死发展中国家跃迁门槛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为了回应来自国际的高度关注和热情鞭策,除了一直以来不曾落下的水电、核电以及风电等可再生电力,中国硬是在西方政治圈的重重包围下,把光伏给搞了起来。
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21630万千瓦,总容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同时在12月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了火电装机。
光伏电和水电等可再生电力,都有显而易见的峰谷波动,很多时候会产生电力供过于求,被迫弃电的现象。
而相对灵活的火电,就是中国电力系统最后的保障了,它是我国对抗西方电力霸权的定海神针,重要性毋容置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多次发生大范围拉闸停电现象,在我印象中,蜡烛是每家每户必备物品,「黑色星期五」更是不少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最主要原因,是空有电力,却由于电网负荷过载,到不了用户家里,而且我国发电所需的资源大部分都在西北部,客户的真实需求端却集中在中部和东部,更加剧了这个矛盾。
可问题是,与同时期的火电机组类似,80年代中国的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集各国设备于一身的百家货,质量只能说有得用就行,停摆歇菜是常有的事。
在大大小小屈辱经历的刺激下,国产500千伏超高压输电技术终于面世,随后进展神速,不断往上刷新电压等级,电力输送问题得到一定效果缓解。
2009年,第一条国产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完全解决了跨区域、长距离输电的稳定性和损耗问题。
截至2024年,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电网覆盖,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电。
另外我国也是唯一能自主研发特高压全套设备,和建立完整技术标准体系的国家。有了这项大杀器,中国想要往外实现经济输出就容易多了。
在今年四月份,国家电网拿下了巴西历史上最大的输电特许权项目,要给巴西来个「北电南输」的复刻版。
加上之前的美丽山特高压一期和二期项目,国家电网的经营事物的规模已囊括巴西7成州域,可以说,巴西都快变成中国电网的又一个海外分网了。
因为不只是巴西,在南美、西非、南欧、中亚以及东南亚等各个大区,通过特高压技术的铺桥搭路,我国实现了将近半个地球电网的国产化。
相比灯塔国在全球各地大肆建立海军基地,以武力恐吓第三世界的蛮王风范,中国则是以实际行动,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电力平权的福利待遇。
也有一些国家,在接受中国的电力援助时比较扭捏,既想占到便宜,又不想得罪老美。
像东南亚某国,在去年接受了我国的紧急输电,度过电荒期后,便又开始想办法摆脱对中国电力的依赖,自身没实力,就转为加大对邻国电力的进口。
不过对这种暗度陈仓,美国也只能表示睁只眼闭只眼了,不然扶起第三世界工业国,打压中国工业的愿望将无法实现。
对往外的电力输送,有人不解,目前我国电力真的富裕到可以随便往外输送的程度了吗?
那为何在2021年,会出现席卷十几个省份的限电拉闸现象,就算是现在,部分地区也不时有电力紧张的问题。
首先一个,输送给外国的电力基本都是多余电。就拿去年从广西输送到越南的应急电来说,这部分电力都是光伏产生的富余电。
反正这部分电力最后都要浪费,还不如卖给其他几个国家,换回一笔可观的收益,弥补电力成本不好吗?
至于21年的限电拉闸,直接原因是那一段时间全球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火力发电成本大增,各火电厂不愿为高价电背锅,因此宁可少发电或者停产。
西方国家在面临类似问题时会怎么做?很简单,直接一刀切,提高电价,让国民均摊就好了,所以这两三年来,欧洲电价才会飙升得这么离谱。
可简单粗暴地把发电成本摊到老百姓身上,与我国从始至终坚持的原则不符,因为中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的廉价电制度,目的是为了减轻大家的用电负担。
既然不能单纯按「羊毛出自羊身上」的方法来解决,那就得从问题根源上想办法。
之所以造成「电荒」,固然有煤电厂躺平的因素,但关键原因还是各地区供需矛盾不均衡,像经济、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一直处在电力供不应求的状态,而有些地区又经常需要弃电。
西电东送能解决电传输的问题,可电力分配却不那么容易解决的,因为跨省跨区的电力交易规则并不统一,功能也不完善,存在很明显的市场壁垒。
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宣布从7月1日起执行《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这是电力体制再度深化改革的信号。
文件专业性很强,理解起来挺费劲的,有人干脆不去看内容,直接抓标题字眼,认为既然跟「市场」有关,那就是意味着要涨价了。
可是电改的最终愿景,恰巧和这些「企业级理解」相反,是要把电价尽可能往下降。
其实从最新版的《基本规则》可以看出来,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变得更完善了,而且还纳入了电网企业、储能企业和虚拟电厂等新主体。
也就是说,发电方、输电方、配电方和电力用户被有效连接在一起,这样电力资源才能在市场中实现自由流通,达到最佳配置。
发电企业不用再做发一度电亏一度电的生意,还能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不会在光电、水电峰值最大的时候贸然「撞车」,形成大量弃电;
输电方能根据用电需求,真正的完成无障碍的跨区域电力调配;电力用户自然不用说,作为用电大户的工厂,不需担心再出现随机性的拉闸限电,还能够准确的通过电力产能情况,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
对于储能企业来说也是利好,由于电力市场化的持续推进,陆续有个别省份出现零电价,甚至负电价,这也使得以前无人问津的储能设备开始大受欢迎。
本次电改跟过去几轮相同,都是试点式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发电厂和大型工商业等用电大户,还没有落实到个人。
至于市场化导致价格持续上涨的顾虑是毫无必要的,因为我国电力市场化不代表暴利化,更不是欧美的电力私有化。
这时候有个问题来了,很多人感觉自开始电改以后,老百姓的生活用电似乎没下降,反而越来越贵了。
的确,现在不少地区都在实施分时电价或者阶梯电价机制,最高的时候居民电价可以去到1元多一度。
首先,分时电价并不是这几年实施电改以后的产物,而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推行了,不过在近几年更为普及罢了。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由于过去国家电网实行固定电价制度,所以在居民用电上是赚不了什么钱,甚至是亏本的,要从别的业务利润来补贴居民电价的窟窿。
从电价计费细节就可以看出来,高价电费都是在二三档用电,或者高峰用电时段上产生的。若能避免过度用电,或者合理的安排用电设备的充电时段,就可以把电费成本降下来不少。
证据是很多人在网上都晒出了天价电费单,这些由物业或房东代收的生活用电费一度超过了商业用电。
必须说明一点,私人加收电费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去投诉的话,一投一个准,而且慢慢的变多人选择直接在电网小程序上缴纳电费,就为了避免被中间商赚差价。
目前主体问题还是在渠道上,只要解决了跨省、市电力输送的问题,电价迎来阶段性下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以预料,当一个国家的电力不再成为问题,迸发出来的工业生命力将很难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