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圆满完成航行试验,顺利返航船厂码头。这标志着甲醇混合燃料动力与综合电力推进技术在我国内河航运首次成功应用。
在新造船市场持续火爆,航运业被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监管的背景下,船用替代燃料的选择成为当前新造船市场的热议话题。多位专家分析认为,船用替代燃料的选择,应该要依据产业链成熟度、价格、安全风险等因素综合评估。
近期,集装箱班轮运营商海洋网联船务追加10艘13000TEU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订单,达飞的新订单则选择了LNG作为船用替代燃料,马士基也正向LNG双燃料船转向。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71.7%。
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专家王金宝向记者介绍,该研究院目前新接的船舶订单中,以LNG双燃料为主,其次是甲醇燃料,再次是氨燃料预留,形成了从传统燃料到非常规燃料的系列船型储备。
据克拉克森研究统计,今年上半年,替代燃料船舶新船订单以修正总吨计,占到同期所有新船订单的44%。目前来看,LNG仍为应用量最多的替代燃料类型,且新签订单中LNG与甲醇的应用占比再度拉大。不过,因为船东对绿色甲醇燃料的供应、价格等方面的担忧,甲醇动力船舶订单兴趣相较于2023年有所降温。
“非常规燃料在未来5年至10年内,LNG以其成熟的产业链和性价比,仍将是船东的首选。”王金宝分析认为,甲醇是技术相对成熟的新燃料,但受制于产量和价格,5年内绿色甲醇的供给难以满足全球迅速增加的需求。此外,作为零碳的氨燃料,由于受制于主机的研发进度,5年内难以大量应用。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LNG燃料尽管无硫无氮,但作为化石燃料,减碳效果有限。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张欣向记者表示,船用新替代燃料门类较多,尽管目前主要以LNG与绿色甲醇为主,但未来可能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于大型远洋船舶,从技术成熟度与加注体系构建来说,绿色甲醇和生物质燃油的前景更好。
上海港是全国首个拥有绿色甲醇燃料“船到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上港集团战略研究部总经理丁嵩冰认为,绿色甲醇很有几率会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船舶减排的重要绿色燃料。不过,受产能和全生命周期绿色认证的制约,在较长时间内实现全程使用绿色甲醇有难度,理想情况是在船舶运行过程中逐步提升甲醇使用比例到80%左右。
新造船市场保持火热势头,新造船价格正逼近历史最高点。以价格指数为例,2024年7月初,船价指数达到187.52点,接近200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点191.21点。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世界船舶工业的发展已确定进入新阶段,主要造船国家都把重心聚焦在绿色、智能转型两大方向,加速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实践,力争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要逐步挖掘船舶潜能,加装节能装置,研发适应非常规燃料及高效的发动机,提高船舶碳捕捉效率,开发相应的船舶碳排放监测技术等一系列智能化装备和数字化技术,助力船舶逐步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
“辅助系统方面,在岸侧应注重数字化碳排放监测与优化系统的布设,实时优化航线挂靠与航速。船侧可采用气泡减阻、风力助推设施、余热回收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张欣举例称。
未来,造船业在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应如何进一步升级转型?张欣表示,我国造船业应逐步加强如无人驾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标志性高端船舶建造的突破。造船业需要重视在船舶设计、船用主机核心技术、船用材料等环节的研发投入与人才培育,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大力加强数字化建设是提升中国造船业智能化,最终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研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计工具、制造设备、运营辅助决策系统,将有利于推动中国造船业升级转型。”王金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