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通信、数据中心、航空、航天、铁路、船舶等所有的领域,是电子设备和机电设施的基础,尤其是在高可靠和高技术领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本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以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等高可靠特种应用、通信及数据中心为主体业务领域。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影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航天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在未来航空航天市场规模持续增加的同时,电气化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促使单位航空航天装备所需的电源产品及电驱产品同比增加,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全球5G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已步入商用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5G发展,许多政府机构也从顶层的方面出发,结合自己真实的情况密集出台了相关战略政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进行部署,促进相关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依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我国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6个,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5G独立组网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方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
数据中心是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化的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东数西算”政策支持下,作为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规模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通服数字基建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3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算力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数据中心需求稳步提升,“东数西算”工程将进一步深入,未来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将继续加大。预计至 2025年“十四五”规划期末,拟实现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至1,400万架,规模总量翻两倍,总增量投资约7,000亿元。
电源及电驱类产品在各传统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国家提出新基建发展的策略的背景下,电源行业将在一些新兴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公司在航空、航天、船舶、铁路、激光器等特种应用领域具备集成电路产品、电源产品及电机驱动产品等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航天、航空、船舶、激光器等领域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是上述领域重要的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供应商。
公司在通信领域深耕多年,具备深厚的技术及研发实力,近年研发的大功率电源陆续进入通信行业和数据中心领域。公司通过不断研发新品类、新产品和提升产品性能,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的集成电路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特种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芯片和集成电路微模组。电源管理芯片最重要的包含隔离型电源管理芯片和非隔离电源管理芯片两大品类,在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特种电源的应用特点,在公司自主可控电源管理芯片中,集成实现多种特种电路功能,实现小型化和高可靠性。
电机驱动芯片是集成有CMOS控制电路和DMOS功率器件的芯片,利用它可以与主处理器、电机和增量型编码器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可拿来驱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和继电器等感性负载;公司研制的多款电机驱动芯片,产品应用于高可靠领域。
集成电路微模组是以集成电路芯片为核心,集成有源器件、无源元件等电路,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形式,具备完整功能电路的一种器件类型;集成电路微模组适用于CPU、FPGA、DSP等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电力等对电源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例如:机载信号系统、驱动器控制器、隔离信号传输系统、CAN总线供电、伺服电机系统、PGA/CPLD供电、DSP供电、CPU供电等应用场景。公司集成电路微模组的核心芯片主要是采用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自研集成电路,同时,为公司模块电源等产品提供核心电源管理控制芯片及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电源产品属于开关电源应用领域,包括模块电源、定制电源、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模块电源:采用高可靠性小体积的元器件,使用先进的电路、结构、工艺和封装技术,形成一个效率高、体积小、高可靠的电子稳压电源,是可以直接安装(主要为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变换器,因外形像模块,称为模块电源,又称电源模块或板上安装式电源。模块电源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可以将各种输入电压变换为客户所要求的直流电压,供客户设备或系统使用。公司的模块电源主要是直流输入电压,交流输入的模块电源在某些场景也有应用。模块电源主要使用在于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电力等对电源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例如:分布式电源系统、相控阵雷达、计算机、导航、无线通信、光通讯、网络设备、数据库、机车信号系统、铁路通信系统、列车监控系统、驱动器控制器、信息显示屏等应用场景。客户一般将模块电源归为电子器件类产品,模块电源的功率一般较小,从几瓦到2,000瓦以下不等。
定制电源:定制电源是指按照具体客户的真实需求的电性能指标、结构要求等专门设计和制造的电源。与模块电源相比,定制电源的设计和制作流程与工艺多样,是按照每个客户所处应用场景的特别的条件而设计制造的电源产品,具有符合客户特别的条件的非标准外型,能够最终靠模块电源组合、模块电源与其他元器件搭配、或者用分立元器件全新设计来实现客户的特殊电源要求。公司的定制电源主要使用在于通信、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电力及其它高可靠性应用领域。客户一般将定制电源也归为电子器件类产品,定制电源的功率一般从几十瓦到十千瓦不等。
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电网市电、交流发电机一般为380V、220V或115V交流电;机载/车载等直流发电机一般发电输出为28V、270V、540V等直流电压;客户用电设备所需供电多为直流电(如通信设施需要48V直流电),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是指将电网市电、交/直流发电机输出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的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一般由功率转换单元、监控单元、显示单元等部件及配电部分所组成。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大范围的应用于通信、航空、航天、铁路、船舶、电力领域。客户一般将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归为供配电设备或部件(组件)类产品,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的功率大都为千瓦级以上。
电驱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是一种能够控制电机运动的电子设备。它通过对电机的电流、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电机驱动模块通常由功率电子器件、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能够准确的通过不同的应用需求选不一样的型号和规格。
电机控制器:控制动力电源与驱动电机之间能量传输的装置,由控制器信号接口电路、驱动电机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
公司通过研发、制造平台的实力及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为下游客户提供高性能电源产品,以产品营销售卖收入和研发、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盈利来源。电源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电源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其中原材料供应商处于电源产业链的上游,提供控制芯片、功率器件、变压器、PCB板、结构件等。电源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根据行业最终客户对相关产品的需求,采购相应型号、规格的电源产品,应用到自身的电子设备中。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电源制造商,主要完成对电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对电源前沿技术进行持续的投入,每年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客户具体需求,采用新产品立项的方式,预研新产品新技术,同时满足目标客户对电源的具体需求。公司研发活动以研发中心为执行主体,分为立项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中试验证。公司质保部负责对重要节点进行评审和把控。公司制定产品技术标准,结合相关研发管理制度和研发流程,对研发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采为主、适量储备为辅”的采购模式:计划人员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客户需求订单、物料实际库存、在产品及在途物料,通过ERP软件系统生成物料需求计划,采购人员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结合当期原材料市场的变化情况综合制定物料采购计划;ERP软件系统根据采购计划、请购单等直接生成采购订单,经采购负责人或主管经理确认后执行采购。公司质保部每年定期组织对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进行评比和评价,以确保合格供应商名录包含最优性价比的供应商。
公司电源生产环节的元器件筛选、组装、测试、老练筛选等主要由公司制造部门完成,根据各类产品的不同特点,分别配备了生产装配车间、测试线室等。为了缩短产品的交货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克服公司应急产能不足以及订单不均衡问题,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及主管副总经理定期召开产品交付会议,根据产品通用性、产能情况、呆滞风险、历年持续需求、使用客户的多少、市场供应周期及价格波动情况、未来市场需求预测、产品毛利水平等因素,确定安全库存水平及相关管理策略。根据动态调整的管理策略,生产部门组织生产,满足订单,平衡产能;同时,采购部根据生产物料消耗情况,结合物料安全库存水平,调整物料备货计划。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销售部负责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工作,目前在北京、深圳、武汉、西安、成都、上海、青岛有本地化销售服务团队,调查市场信息并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本地化服务。同时,公司还通过参加专业展会、技术研讨会等方式获得客户需求信息,完善销售服务网络,为各区域客户提供售前、售中至售后的全程服务及技术支持。针对通信、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等领域客户相对集中的特点,公司制定了大客户营销(销售)策略。目前公司的模块电源、定制电源销售对象主要是同一类客户群体,即许多大客户既批量采购公司的模块电源,也批量采购公司的定制电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国家在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的投资规模加大,公司研制的电力电子产品进入批量交付阶段的品种和数量持续增加。近年来,自主可控政策促进国内电力电子类电子配套产业的高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性能电力电子产品供应商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信及数据中心行业是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中央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概念,要求出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公司在 5G通信行业耕耘多年,成为了国内外多家通信客户的优秀供应商,随着国内外 5G基站建设持续进行,以及公司不断推出更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公司通信业务将持续增长。
同时,服务器电源是公司的战略方向之一,在这个方向上,公司积极引进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丰富经验的电源工程师、研发专家等人才,积极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与客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产品已经覆盖多家知名客户,市场推广能力正在稳步提升。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领先”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对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长期专注于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良好电磁兼容性等技术的研发。公司研发投入常年维持在同行业较高水平,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保持了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 12月 31日,公司累计获得各项知识产权332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8项);2023年度公司获得专利及各项知识产权4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项。
公司拥有多项特有的核心技术,分别为高效电源变换技术、高效低谐波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数字控制、智能监控及高可靠保护技术、电源类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高功率密度 SiP集成技术、高密度高可靠组装及封装工艺技术、“先进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模块化电机驱动设计技术”、“高功重比机载电机控制器设计技术”、“气密封装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及工艺技术”。
这些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为提高产品技术性能指标、优化电路结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经过多年积累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公司产品品类及系列日益丰富。公司具备单片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芯片、集成电路微模组、模块电源、定制电源、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以及电机驱动模块、电机控制器的多行业多品类电力电子产品解决方案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多种电源、集成电路类产品、电机驱动品类及型号的整体最优策略选择,给客户创造整体最优的价值贡献。同时,结合国产化要求的行业趋势,在特种等领域,从系列化产品到特定定制型号,均具备100%国产化设计能力。
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形成了从发电机或电网侧,到最终用电终端,经过系统组件级定制电源进行一次变换,形成高压或低压中间母线,再经过模块电源(包含微电路工艺模块电源及混合集成电路工艺模块电源)进行二次变换给一般情形下的航空航天领域设备负载进行供电;针对数字及模拟控制芯片、FPGA等低压大电流IC或综合信号处理装置的供电需求,在二次变换的基础上,进行集成电路微模组级三次变换的一体化供电架构。在通信领域,公司形成了从电网侧,到最终5G基站等通信设备,经过大功率电源系统进行一次变换,形成中间母线,再经过模块级电源电源进行二次变换,给一般情形下的通信设备负载进行供电的供电架构。针对备电供电需求,公司研制了备电电源系统,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备电系统工作,保持供电持续和安全。
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形成了从交流供电侧到最终服务器计算核心单元及存储单元芯片,经过交流输入服务器一次电源进行一次变换,形成中间母线,再经过模块电源进行二次变换的供电架构。
公司研制的模块电源产品,可分为微电路工艺模块电源及混合集成电路工艺模块电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信、数据中心、铁路、激光等领域。公司研制的模块电源,拥有齐全的系列覆盖,从高压输入到低压输入,满足以上行业领域的供电母线要求;同时,功率密度、效率等关键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结合自研电源管理芯片(含控制芯片及驱动芯片)以及行业国产化配套能力,已具备100%国产化能力,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新立项研制的模块电源均为100%国产化,可替代国外技术领先公司模块电源产品。同时,结合公司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及封装能力,不断进行模块电源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设计演进,进一步提升功率密度,减小体积。
公司研制的定制电源产品,覆盖航空、航天、通信、服务器、船舶、激光、铁路等领域。结合公司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设计及工艺技术优势,公司研制的定制电源,具备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性能功能比较优势;同时,结合各领域典型供电变换场景,结合公司对行业领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电力电子专业领域的技术聚焦和积累,推出具备行业领先优势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定制电源解决方案。
公司研制的大功率电源及系统产品,覆盖通信、服务器、船舶等领域。结合公司多年在数字控制及智能监控技术、高效电源变换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技术、微组装工艺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及高可靠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积累和不断提升,以及对行业应用领域的深刻理解,公司的大功率电源产品,具备数字化控制、高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及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和优势。同时,结合储能备电领域及场景需求,以及多年对通信等领域中对电池管理的深刻理解,引进行业高端专业人才,公司开始研制具备储能及备电能力的大功率电源及系统,以更高的供电可靠度满足以上领域和更多行业应用领域的供电系统供电及保障需求。
公司 IC研发中心具备较强模拟集成电路开发能力,并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研制了多系列模拟单片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芯片和集成电路微模组。产品自主可控,具有完全自有知识产权,并具备高集成度、低功耗、高可靠等优势特点,可替代国外技术领先公司产品。公司自研电源管理芯片在服务行业应用的同时,也为本公司电源类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国产化基础。目前公司大多数电源类产品国产化率可以满足客户的严格要求,增强了公司获得新商机及订单的能力。
公司研制的高可靠集成电路微模组,是基于公司电源类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高功率密度 SiP集成技术两项核心技术,结合自主设计的高集成度电源管理芯片及功率 SiP先进封装工艺进行的产品设计,并可在公司内高可靠混合集成电路生产线%自主可控设计和制造
公司在电机驱动领域,主要面向航空、航天及车载等领域,结合高功率密度SiP工艺集成技术,研制高功率密度、高功重比、高可靠的电机驱动模块类、电机控制器类产品,布局多电/全电航空领域电机驱动及控制器类产品及技术。
公司在服务器电源领域,具备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产品的研发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备成熟1300瓦以内的主流服务器电源的国产化平台能力。公司建立了较强的热、力、磁、电路等仿真能力,在微组装工艺技术、功率型SiP封装技术、热管理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等共性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形成了多项核心共性技术平台。
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稳定的交付保障能力和高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通过了多家国内外大客户的资质认证程序。在与国内外通信、数据中心、航空、航天、船舶、车载、铁路、激光等众多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中,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各行业领域的产品应用和服务经验、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与优质客户长期的合作不仅加深双方的信任度,同时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市场先发优势和研发创新平台优势,逐步与客户形成更具“和合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获得参与客户新一代产品的配套机会,以更好的支持客户未来产品的研发规划。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具有良好的大客户直销能力,在北京、深圳、武汉、西安、上海、成都、青岛均有本地化服务团队,在韩国有合作伙伴,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凭借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营销能力和产品能力,公司具备向其他高性能电力电子市场领域拓展的竞争优势。公司基于多年经验积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客户支持体系,为巩固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公司通过与这些客户的合作,可以学习其优秀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了解行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操,更好理解业内最新的电力电子类产品应用需求,有利于公司持续提升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并进一步树立公司品牌形象,扩大公司市场影响力。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坚持科学的质量管理,通过多项国内外内标准体系资质认证、以及相关行业专业资质和客户资质认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从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检验试验等环节系统化地建立了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公司在研发、物料、工艺等方面注重平台化建设,所有设计均严格遵照行业标准、客户要求,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稳定。在通信及数据中心产品生产制造上,公司专注于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系统建设,不断优化智能制造管理系统,提高自动化检测覆盖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水平。公司质量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地建立多条特种电源、通信及服务器电源生产线。近两年为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制造水平,北京公司通过新建产线、工艺升级及自动化设备扩充等持续提高产能和制造水平。子公司深圳雷能的“5G通信和服务器电源扩产项目”在通信及服务器电源领域率先完成了自动化、智能化产线升级,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化设计,大大提高单线产能,降低产品周转次数和生产制造成本,为大批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满足客户对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竞争门槛。
公司已建立了一支有高度协同力、凝聚力、持续创新、拥有成熟完善管理体系的专业管理团队,涵盖了研发技术、市场销售、生产运营、质量管控、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2023年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 1200余人;公司持续与高校、优秀企业等开展“产学研”等合作,2023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针对公司战略布局和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关键岗位和专业型优秀人才引进,将人才优势变为可持续发展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和进入更多的应用市场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023年在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下,公司管理团队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工作方针和年度经营目标,勤勉尽责地开展各项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7亿元,同比下降了14.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683.06万元,同比下降了65.78%。报告期内,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等高可靠特种领域实现营业收入9.68亿元,同比下降了7.94%,通信及数据中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下降了26.03%。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领先”的发展理念,凭借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获得认可,2023年公司荣获北京市“隐形冠军”、北京高精尖企业100强、北京制造企业100强、北京民营企业科技100强以及社会责任100强等荣誉。
①2023年公司研制了包括砖型模块、英寸制模块、混合集成电路工艺模块、浪涌抑制模块在内的多个系列的模块电源、航空航天用定制电源、5G用移动基站电源、高效率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铁路电源、船舶电源、激光器电源、集成电路微模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电机驱动模块及电机控制器、储能备电用双向变换器等。
结合自研控制及驱动芯片以及国产化配套能力,开展了500余项高可靠国产化型号的研制工作。
在航空、航天等高可靠领域,除了满足100%国产化要求外,加强了小型化、轻型化设计方面的要求和牵引,不断提升产品功率密度或功率重量比指标,研制了全国产化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微电子混合集成电路电源、航空航天用定制电源等;针对航空、航天、车辆等供电制式高压化等发展趋势,研制开发了全国产化高压母线输入系列模块电源、混合集成电路电源、航空航天用定制电源等;在机载二次电源领域,公司实现了型号项目突破,参与研制了重点客户的机载二次电源研制任务。
开展了部分电机驱动模块产品系列的推广及部分电机控制器型号项目的研制工作。公司研制的全国产化电机驱动模块产品在多个重点客户的择优竞标中入围;电机控制器产品配合重点客户完成重要项目的配合研制工作,获得重要客户的认可。同时,也开展了高功重比大功率航空用电机控制系统的预研工作。
在通讯领域重点进行了多模多频基站电源的研发,微站和直放站电源研发,绿色基站改造用光伏适配器/控制器,高低压光伏模块,备电用刀片电源和双向变换器开发。
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领域,利用成熟的国产化平台,完成了1300W以内的主流服务器电源的国产化任务,实现了1600W以内服务器电源的批量出货。随着“5G和服务器电源扩产项目”的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针对 AI应用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也开始研制更大功率密度、更高效率的服务器电源产品,同时模块电源产品线也在积极向服务器二次变换需求转型。
2023年4月,子公司深圳雷能投资设立“武汉亿瓦特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②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研发机构的投入以及各分、子公司研发机构之间的协同,引进了包括博士后、博士在内的部分高端技术人才,以及部分高端研发及测试验证设备、软件,形成了各研发机构的专注产品技术领域分工,使公司各研发机构成为技术创新、产业化孵化基地和吸收高级技术人才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研发实力;公司依托SiP微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打造服务于微电子类和微电路类产品的高端封装工艺技术平台,开展了针对提升集成电路微模组、混合集成电路模块电源及电机驱动等产品集成密度的多项SiP工艺技术研发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电机驱动产品研发团队,针对航空、航天、车载等领域的全电、多电化趋势,研制高功率密度、高功重比、高可靠的电机驱动模块、电机控制器类产品。针对工业及航空航天储能/备电需求,开展了部分双向变换器产品技术的预研和开发工作。公司建立了较强的热、力、磁、电路等仿真能力,结合三维结构设计能力,加强了公司在数字化仿真设计方面的技术平台能力,缩短研制周期,提升研发轮次成功率。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2023年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新增208人,达到1238人。③通过与高校及研究院所合作,加快电源管理类集成电路、全电/多电航空相关电力电子技术前沿技术产学研成果的转化,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地位。通过与业内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科技企业合作方式,加强在通用技术如仿真技术、热管理技术、电磁兼容性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实力。
④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及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收集市场需求和技术动态信息,了解市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趋势,根据电力电子产品及新器件、新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电源市场需要,制定了年度产品及技术规划并实施,开展了包括预研、规划立项在内的产品研发、技术预研及平台建设工作,保证公司技术水平国际同步、国内领先。⑤针对服务器电源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积极引进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丰富经验的电源工程师、研发专家等人才,目前公司拥有高素质、专业化、富有创新精神的服务器电源团队,为公司的服务器电源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面对“十四五”科研项目和国产化需求的双重机遇,为满足客户新一代的产品需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制开发全系列的国产化新产品,积极扩充具有专业素养的销售队伍,加强深度服务客户能力,并借助公司自研核心控制芯片的行业优势,提升客户对公司整体实力的认可,加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充分发挥多品类电力电子产品的优势,扩大现有大客户的市场份额、提高新研制重点项目产品的覆盖率和积极拓展新的行业领域;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集成电路微模组、电机驱动类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及销售,以满足客户新一代的产品需求。公司在深化服务稳定现有客户的同时,持续加强西安、西南、华东、华中等区域大客户的市场开发维护力度,扩大市场领先优势。
公司聚焦通信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领域,紧随新兴供电方案的发展趋势,以高水平的研发和服务能力保证产品竞争力。在通讯领域,公司重点关注多模多频的基站需求,绿色基站改造,高可靠性基站供电方案等方向并开发了多家微站客户。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领域,主要聚焦在老产品迭代和高效大功率产品研发上,通过不断优化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等平台,保证产品的持续竞争力,目前已经进入了多家客户的供应链系统。同时,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与市场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后续的市场发展打好基础。
面对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业务管理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公司围绕核心业务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北京本部进行了 ERP系统更新实施工作,子公司深圳雷能持续优化ERP系统及MES系统应用。通过ERP系统增强了信息共享和集成管理能力,提高了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及业财一体化能力;在生产方面,通过MES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过程监控、质量管理、物料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等全流程监控与数字化管理。截至 2023年底,以北京新雷能为建设主体的“特种电源扩产项目”“高可靠性 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基地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建设。2023年,深圳雷能积极推进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不断提高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降本增效;目前,深圳雷能自动化产线已经完成验收并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的能力。
电源行业作为服务于各个领域的基础行业,发展受下游拉动的影响很大。目前,国内企业设计开发的电源产品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进口替代效应明显增强。未来几年,下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进而为电源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基于电源产品在各传统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国家提出新基建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电源行业必将在一些新兴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公司始终坚持“创造客户价值,坚持科技领先质量可靠;支持员工发展,达成共同进步和合共赢;落实标准体系,追求规范经营长期卓越”的经营方针,围绕公司电源产品主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拓展集成电路产品及电机驱动产品,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品类齐全的电力电子企业,使公司在综合实力、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有效强化。
加强公司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及SiP封装工艺水平能力,建立健全仿真技术、热设计技术、测试验证技术、软件工程化水平能力,提高功率密度、电磁兼容性设计、电源健康管理与智能监控能力。
针对机载机电、车载及船舶领域多电化/全电化趋势,继续进行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及电机控制器产品及技术预研;
针对日益迫切的国产化需求,进一步加大电源管理、电机驱动与集成电路微模组类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投入,提升产业化能力;
针对航空航天等高可靠领域供电高压化趋势,研制全国产化高压输入模块电源、混合集成电路电源、机载/车载等大功率母线电源变换器等产品;数据中心领域重点进行液冷服务器供电电源,大功率 AI服务器电源的开发。模块电源产品线针对数据中心的供电特点,实现多种供电方案模块电源,大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的开发。
紧跟技术和市场趋势,加强市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从客户重点项目系统论证设计阶段介入客户项目并研发高性能的样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加强与客户多维度沟通,配合客户项目的顺利实施,逐步提高重点产品的客户满意度。
保障在年度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前置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水平稳定和客户满意;持续推动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规范产品测试验证规则,提升产品设计质量,降低研制过程损耗;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演练安全隐患预防预案,保障公司正常运营。
“特种电源扩产项目”“高可靠性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基地主体结构已经封顶,2024年公司将严格把控项目进度,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可控,减少管理问题对项目进度的影响,保障项目完成的时间;
有序推进“电机驱动及电源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及“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结算总部项目”建设,增强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及电机驱动领域的研发能力,完善公司在西安及成都地区的布局,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需求,补充各业务板块的骨干人才,持续开展职业化和目标管理,提升职业化水平,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形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体系。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建立完善职务体系及薪酬绩效体系,充分挖掘团队内部人才潜力,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强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公司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化和改善员工队伍结构。
商用卫星领域:公司紧跟国家在卫星应用领域的政策引导,积极布局商用低轨卫星领域,目前公司正重点进行商用低轨卫星电源的技术规范研究,建立研发、工艺、生产和器件选型规范,保证公司商用低轨卫星电源产品在满足航天产品测试规范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目标;
新能源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倡导,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尽快实现双向变换器、光伏适配器和优化器、高低压光伏模块的量产,完成逆变器相关产品规划和开发,进行工商业储能相关产品的规划。
公司坚持内生式与外延式共同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产融结合,根据公司战略,围绕主营业务重点开展集成电路、数据中心、新能源应用等方向的资本运作,通过收购兼并、对外投资、产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布局与公司现有业务具有一定协同性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项目,满足公司战略持续发展需求,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最大化。
公司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报告期内以航空、航天、船舶、通信、数据中心为主。5G网络建设投资、航空航天投资的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但仍不能排除下游各行业受自身行业需求和投资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少采购公司电源的可能。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通信、数据中心等行业的发展,电源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与行业内国际一流品牌和大型国企电源企业相比,在资金实力、技术储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尚存一定的差距。随着电源行业持续发展,不断有新进入者加入,公司也面临着新进入者所带来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稳步发展业务规模、积极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实力,积极争取各项资质资格,提高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公司为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创新,以便满足客户对电源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的要求。由于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存在不确定性,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产业化存在一定风险,公司可能面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市场推广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风险。
应对措施: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及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收集市场需求和技术动态信息,了解客户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根据电力电子产品及新器件、新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要,制定产品及技术规划并实施,开展电力电子领域产品及技术预研,保证公司产品国内技术水平领先,开发电源行业前沿技术,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同步。通过“双轮牵引”策略,提升项目成功率。
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管理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资源,尤其是对公司开发新产品服务大客户起着关键的作用,核心人员稳定对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将可能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电源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热设计、电子兼容性设计、磁性元器件设计等技术的综合集成,相关技术需要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如果公司的核心技术泄密,公司可能将失去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这会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该方面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建立完善职务体系及薪酬绩效体系,充分挖掘团队内部人才潜力,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强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公司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化和改善员工队伍结构。
报告期公司期末应收账款净额为828,517,685.45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4.81%。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将继续增加。公司主要客户为大型通信网络设备企业、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等知名度较高、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公司,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将可能出现困难而影响公司发展以及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对应收账款持续跟进、及时催收,资金风险及时预警,缩短回款周期,将应收账款纳入市场人员的业务考核指、明确责任。公司将持续不断的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运转效率,进一步控制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业,人力成本是公司成本的重要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逐年增加,劳动力价格逐年提高;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员工数量将逐渐增加,公司人员成本将逐年上升,如果收入规模增长速度放缓,公司未来利润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电源产品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通信、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其中通信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决定了公司的客户集中度也相对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出售的收益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6.26%,通信领域和船舶领域客户相对集中,可能导致公司未来增长受制于重要客户的需求,并承受失去重要客户或大额订单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新客户,同时针对重要大客户制定专项服务工程,确保重要大客户对产品和服务满意。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出口业务占比分别25.74%、23.97%、18.42%,同时公司部分元器件为进口,公司进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导致公司出现汇兑损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外汇市场与汇率变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交流,建立应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有效机制和策略,利用外汇避险等工具,提升汇率管理水平,降低汇率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2022年9月以北京本部为中心的设特种电源扩产项目、高可靠性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募投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募投项目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若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公司产能扩展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将逐步加强对募投项目进度的管控,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可控,减少对项目进度的影响,保障项目完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