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品大范围的使用在航空、航天、车载、船舶、通信、网络、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安防等行业,是高可靠类电子整机设备的重要组成。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影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航天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在未来航空航天市场规模持续增加的同时,电气化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促使单位航空航天设备所需的电源产品及电驱产品同比增加,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全球5G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已步入商用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5G发展,许多政府机构也从顶层的方面出发,结合自己真实的情况密集出台了相关战略政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进行部署,促进相关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024年1-6月份通信业经济运作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到391.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6个,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5G独立组网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方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
数据中心是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化的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东数西算”政策支持下,作为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规范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通服数字基建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3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算力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数据中心需求稳步提升,“东数西算”工程将进一步深入,未来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将继续加大。预计至2025年“十四五”规划期末,拟实现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至1,400万架,规模总量翻两倍,总增量投资约7,000亿元。
电源及电驱类产品在各传统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国家提出新基建发展的策略的背景下,电源行业将在一些新兴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公司在航空、航天、车载、船舶、轨道交通、激光器等特种应用领域具备集成电路产品、电源产品及电机驱动产品等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航天、航空、船舶、激光器等领域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是上述领域重要的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供应商。
公司在通信领域深耕多年,具备深厚的技术及研发实力,近年研发的大功率电源陆续进入通信行业和数据中心领域。公司通过不断研发新品类、新产品和提升产品性能,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的集成电路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特种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芯片和集成电路微模组。电源管理芯片最重要的包含隔离型电源管理芯片和非隔离电源管理芯片两大品类,在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特种电源的应用特点,在公司自主可控电源管理芯片中,集成实现多种特种电路功能,实现小型化和高可靠性。
电机驱动芯片是集成有CMOS控制电路和DMOS功率器件的芯片,利用它可以与主处理器、电机和增量型编码器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可拿来驱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和继电器等感性负载;公司研制的多款电机驱动芯片,产品应用于高可靠领域。
集成电路微模组是以集成电路芯片为核心,集成有源器件、无源元件等电路,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形式,具备完整功能电路的一种器件类型;集成电路微模组适用于CPU、FPGA、DSP等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电力等对电源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例如:机载信号系统、驱动器控制器、隔离信号传输系统、CAN总线供电、伺服电机系统、PGA/CPLD供电、DSP供电、CPU供电等应用场景。公司集成电路微模组的核心芯片主要是采用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自研集成电路,同时,为公司模块电源等产品提供核心电源管理控制芯片及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电源产品属于开关电源应用领域,包括模块电源、定制电源、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
模块电源:采用高可靠性小体积的元器件,使用先进的电路、结构、工艺和封装技术,形成一个效率高、体积小、高可靠的电子稳压电源,是可以直接安装(主要为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变换器,因外形像模块,称为模块电源,又称电源模块或板上安装式电源。模块电源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可以将各种输入电压变换为客户所要求的直流电压,供客户设备或系统使用。公司的模块电源主要是直流输入电压,交流输入的模块电源在某些场景也有应用。模块电源主要使用在于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电力等对电源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例如:分布式电源系统、相控阵雷达、计算机、导航、无线通信、光通讯、网络设备、数据库、机车信号系统、铁路通信系统、列车监控系统、驱动器控制器、信息显示屏等应用场景。客户一般将模块电源归为电子器件类产品,模块电源的功率一般较小,从几瓦到2,000瓦以下不等。
定制电源:定制电源是指按照具体客户的真实需求的电性能指标、结构要求等专门设计和制造的电源。与模块电源相比,定制电源的设计和制作流程与工艺多样,是按照每个客户所处应用场景的特别的条件而设计制造的电源产品,具有符合客户特别的条件的非标准外型,能够最终靠模块电源组合、模块电源与其他元器件搭配、或者用分立元器件全新设计来实现客户的特殊电源要求。公司的定制电源主要使用在于通信、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电力及其它高可靠性应用领域。客户一般将定制电源也归为电子器件类产品,定制电源的功率一般从几十瓦到十千瓦不等。
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电网市电、交流发电机一般为380V、220V或115V交流电;机载/车载等直流发电机一般发电输出为28V、270V、540V等直流电压;客户用电设备所需供电多为直流电(如通信设施需要48V直流电),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是指将电网市电、交/直流发电机输出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的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一般由功率转换单元、监控单元、显示单元等部件及配电部分所组成。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大范围的应用于通信、航空、航天、铁路、船舶、电力领域。客户一般将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归为供配电设备或部件(组件)类产品,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的功率大都为千瓦级以上。
电驱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是一种能够控制电机运动的电子设备。它通过对电机的电流、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电机驱动模块通常由功率电子器件、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能够准确的通过不同的应用需求选不一样的型号和规格。
电机控制器:控制动力电源与驱动电机之间能量传输的装置,由控制器信号接口电路、驱动电机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
公司通过研发、制造平台的实力及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为下游客户提供高性能电源产品,以产品营销售卖收入和研发、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盈利来源。电源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原材料供应商、电源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其中原材料供应商处于电源产业链的上游,提供控制芯片、功率器件、变压器、PCB板、结构件等。电源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根据行业最终客户对相关这类的产品的需求,采购相应型号、规格的电源产品,应用到自身的电子设备中。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电源制造商,主要完成对电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对电源前沿技术进行持续的投入,每年依据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客户具体需求,采用新产品立项的方式,预研新产品新技术,同时满足目标客户对电源的具体需求。公司研发活动以研发中心为执行主体,分为立项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中试验证。公司质保部负责对重要节点进行评审和把控。公司制定产品技术标准,结合相关研发管理制度和研发流程,对研发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
公司主要是采用“以销定采为主、适量储备为辅”的采购模式:计划人员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客户的真实需求订单、物料实际库存、在产品及在途物料,通过ERP软件系统生成物料需求计划,采购人员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结合当期原材料市场的变动情况综合制定物料采购计划;ERP软件系统根据采购计划、请购单等直接生成采购订单,经采购负责人或主管经理确认后执行采购。公司质保部每年定期组织对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进行评比和评价,以确保合格供应商名录包含最优性价比的供应商。
公司电源生产环节的元器件筛选、组装、测试、老练筛选等主要由公司制造部门完成,根据各种类型的产品的不同特点,分别配备了生产装配车间、测试线室等。为缩短产品的交货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克服公司应急产能不足以及订单不均衡问题,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及主管副总经理定期召开产品交付会议,依照产品通用性、产能情况、呆滞风险、历年持续需求、使用客户的多少、市场供应周期及价格波动情况、未来市场需求预测、产品毛利水平等因素,确定安全库存水平及相关管理策略。根据动态调整的管理策略,生产部门组织生产,满足订单,平衡产能;同时,采购部根据生产物料消耗情况,结合物料安全库存水平,调整物料备货计划。
公司主要是采用直销模式。销售部负责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的销售工作,目前在北京、深圳、武汉、西安、成都、上海、青岛有本地化销售服务团队,调查市场信息并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本地化服务。同时,公司还通过参加专业展会、技术研讨会等方式获得客户的真实需求信息,完善销售服务网络,为各区域客户提供售前、售中至售后的全程服务及技术上的支持。针对通信、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等领域客户相对集中的特点,公司制定了大客户营销(销售)策略。目前公司的模块电源、定制电源销售对象主要是同一类客户群体,即许多大客户既批量采购公司的模块电源,也批量采购公司的定制电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指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国家在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的投资规模加大,公司研制的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进入批量交付阶段的品种和数量持续增加。近年来,自主可控政策促进国内电力电子类电子配套产业的快速地增长,公司作为国内具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高性能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供应商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通信及数据中心行业是全面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中央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概念,要求出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公司在5G通信行业耕耘多年,成为了国内外多家通信客户的优秀供应商,随着国内外5G基站建设持续进行,和公司不断推出更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公司通信业务将持续增长。
同时,服务器电源是公司的战略方向之一,在这个方向上,公司积极引进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丰富经验的电源工程师、研发专家等人才,积极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逐步扩大与客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产品已经覆盖多家知名客户,市场推广能力正在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8,670,135.59元,同比下降44.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4,529.34元,同比下降135.73%,报告期内主要业绩同比变动的重要的因素如下:
(1)2024年上半年,受公司所处行业订单波动及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公司总体营业收入48,867.01万元,较上年比下降44.93%;
(2)公司聚焦主业不断拓展多品类业务,在集成电路类、电驱类以及数据中心方向加大了投入,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9,164.68万元,研发费用增加了3,988.84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了26.28%。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科技领先”的发展理念,格外的重视对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长期专注于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良好电磁兼容性等技术的研发。公司研发投入常年维持在同行业较高水平,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保持了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头羊。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专利及各项知识产权2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各项知识产权357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8项)。
公司拥有多项特有的核心技术,分别为高效电源变换技术、高效低谐波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数字控制、智能监控及高可靠保护技术、电源类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高功率密度SiP集成技术、高密度高可靠组装及封装工艺技术、“先进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模块化电机驱动设计技术”、“高功重比机载电机控制器设计技术”、“气密封装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及工艺技术”。
这些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为提升产品技术性能指标、优化电路结构、提升产品的可靠性、提升产品质量等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经过多年积累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公司产品品类及系列日益丰富。公司具备单片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芯片、集成电路微模组、模块电源、定制电源、大功率电源及供配电电源系统,以及电机驱动模块、电机控制器的多行业多品类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解决方案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多种电源、集成电路类产品、电机驱动品类及型号的整体最优策略选择,给客户创造整体最优的价值贡献。同时,结合国产化要求的行业趋势,在特种等领域,从系列化产品到特定定制型号,均具备100%国产化设计能力。
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形成了从发电机或电网侧,到最终用电终端,经过系统组件级定制电源进行一次变换,形成高压或低压中间母线,再经过模块电源(包含微电路工艺模块电源及混合集成电路工艺模块电源)进行二次变换给一般情形下的航空航天领域设备负载进行供电;针对数字及模拟控制芯片、FPGA等低压大电流IC或综合信号处理装置的供电需求,在二次变换的基础上,进行集成电路微模组级三次变换的一体化供电架构。
在通信领域,公司形成了从电网侧,到最终5G基站等通信设施,经过大功率电源系统来进行一次变换,形成中间母线,再经过模块级电源进行二次变换,给一般情形下的通信设施负载进行供电的供电架构。针对备电供电需求,公司研制了备电电源系统,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备电系统工作,保持供电持续和安全。
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形成了从交流供电侧到最终服务器计算核心单元及存储单元芯片,经过交流输入服务器一次电源进行一次变换,形成中间母线,再经过模块电源进行二次变换的供电架构。
公司研制的模块电源产品,可分为微电路工艺模块电源及混合集成电路工艺模块电源,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通信、数据中心、铁路、激光等领域。公司研制的模块电源,拥有齐全的系列覆盖,从高压输入到低压输入,满足以上行业领域的供电母线要求;同时,功率密度、效率等关键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结合自研电源管理芯片(含控制芯片及驱动芯片)以及行业国产化配套能力,已具备100%国产化能力,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新立项研制的模块电源均为100%国产化,可替代国外技术领先公司模块电源产品。同时,结合公司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及封装能力,不断进行模块电源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设计演进,逐步提升功率密度,减小体积。
公司研制的定制电源产品,覆盖航空、航天、通信、服务器、船舶、激光、铁路等领域。结合公司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设计及工艺技术优势,公司研制的定制电源,具备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性能功能比较优势;同时,结合各领域典型供电变换场景,结合公司对行业领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电力电子专业领域的技术聚焦和积累,推出具备行业一马当先的优势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定制电源解决方案。
公司研制的大功率电源及系统产品,覆盖通信、服务器、船舶等领域。结合公司多年在数字控制及智能监控技术、高效电源变换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技术、微组装工艺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及高可靠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积累和不断的提高,以及对行业应用领域的深刻理解,公司的大功率电源产品,具备数字化控制、高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及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和优势。同时,结合储能备电领域及场景需求,以及多年对通信等领域中对电池管理的深刻理解,引进行业高端专业人才,公司开始研制具备储能及备电能力的大功率电源及系统,以更高的供电可靠度满足以上领域和更多行业应用领域的供电系统供电及保障需求。
公司IC研发中心具备较强模拟集成电路开发能力,并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研制了多系列模拟单片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芯片和集成电路微模组。产品自主可控,具有完全自有知识产权,并具备高集成度、低功耗、高可靠等优势特点,可替代国外技术领先公司产品。公司自研电源管理芯片在服务行业应用的同时,也为本公司电源类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国产化基础。目前公司大多数电源类产品国产化率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严格要求,增强了公司获得新商机及订单的能力。
公司研制的高可靠集成电路微模组,是基于公司电源类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高功率密度SiP集成技术两项核心技术,结合自主设计的高集成度电源管理芯片及功率SiP先进封装工艺进行的产品设计,并可在公司内高可靠混合集成电路生产线%自主可控设计和制造。
公司在电机驱动领域,主要面向航空、航天及车载等领域,结合高功率密度SiP工艺集成技术,研制高功率密度、高功重比、高可靠的电机驱动模块类、电机控制器类产品,布局多电/全电航空领域电机驱动及控制器类产品及技术。
公司在服务器电源领域,具备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产品的研发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备成熟1300瓦以内的主流服务器电源的国产化平台能力。
公司建立了较强的热、力、磁、电路等仿真能力,在微组装工艺技术、功率型SiP封装技术、热管理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等共性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形成了多项核心共性技术平台。
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稳定的交付保障能力和高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通过了多家国内外大客户的资质认证程序。在与国内外通信、数据中心、航空、航天、船舶、车载、铁路、激光等众多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中,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各行业领域的产品应用和服务经验、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与优质客户长期的合作不仅加深双方的信任度,同时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市场先发优势和研发创新平台优势,逐步与客户形成更具“和合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获得参与客户新一代产品的配套机会,以更好的支持客户未来产品的研发规划。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具有良好的大客户直销能力,在北京、深圳、武汉、西安、上海、成都、青岛均有本地化服务团队,在韩国有合作伙伴,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凭借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营销能力和产品能力,公司具备向其他高性能电力电子市场领域拓展的竞争优势。公司基于多年经验积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客户支持体系,为巩固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公司通过与这些客户的合作,可以学习其优秀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了解行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操,更好理解业内最新的电力电子类产品应用需求,有利于公司持续提升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并进一步树立公司品牌形象,扩大公司市场影响力。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坚持科学的质量管理,通过多项国内外内标准体系资质认证、以及相关行业专业资质和客户资质认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从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检验试验等环节系统化地建立了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公司在研发、物料、工艺等方面注重平台化建设,所有设计均严格遵照行业标准、客户要求,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稳定。在通信及数据中心产品生产制造上,公司专注于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系统建设,不断优化智能制造管理系统,提高自动化检测覆盖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水平。公司质量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地建立多条特种电源、通信及服务器电源生产线。近两年为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制造水平,北京公司通过新建产线、工艺升级及自动化设备扩充等持续提高产能和制造水平。子公司深圳雷能的“5G通信和服务器电源扩产项目”在通信及服务器电源领域率先完成了自动化、智能化产线升级,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化设计,大大提高单线产能,降低产品周转次数和生产制造成本,为大批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用户对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竞争门槛。
公司已建立了一支有高度协同力、凝聚力、持续创新、拥有成熟完善管理体系的专业管理团队,涵盖了研发技术、市场销售、生产运营、质量管控、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1200余人;公司持续与高校、优秀企业等开展“产学研”等合作。针对公司战略布局和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关键岗位和专业型优秀人才引进,将人才优势变为可持续发展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和进入更多的应用市场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电力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报告期内以航空、航天、船舶、通信、数据中心为主。上述各行业受自身行业需求和投资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减少采购公司电力电子产品的可能。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通信、数据中心等行业的发展,电力电子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与行业内国际一流品牌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在资金实力、技术储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尚存一定的差距。随着电力电子行业持续发展,不断有新进入者加入,公司也面临着新进入者所带来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稳步发展业务规模、积极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实力,积极争取各项资质资格,提高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公司为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创新,以便满足客户对电源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的要求。由于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存在不确定性,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产业化存在一定风险,公司可能面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市场推广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风险。
应对措施: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及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收集市场需求和技术动态信息,了解客户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根据电力电子产品及新器件、新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要,制定产品及技术规划并实施,开展电力电子领域产品及技术预研,保证公司产品国内技术水平领先,开发电源行业前沿技术,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同步。通过“双轮牵引”策略,提升项目成功率。
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管理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资源,尤其是对公司开发新产品服务大客户起着关键的作用,核心人员稳定对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将可能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电源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热设计、电子兼容性设计、磁性元器件设计等技术的综合集成,相关技术需要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如果公司的核心技术泄密,公司可能将失去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这会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该方面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建立完善职务体系及薪酬绩效体系,充分挖掘团队内部人才潜力,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强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充分的发挥公司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化和改善员工队伍结构。
公司主要客户为大型通信网络设备企业、航空、航天、船舶、铁路等知名度较高、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公司,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将可能出现困难而影响公司发展以及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对应收账款持续跟进、及时催收,资金风险及时预警,缩短回款周期,将应收账款纳入市场人员的业务考核指、明确责任。公司将持续不断的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运转效率,进一步控制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业,人力成本是公司成本的重要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逐年增加,劳动力价格逐年提高;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员工数量将逐渐增加,公司人员成本将逐年上升,如果收入规模增长速度放缓,公司未来利润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电源产品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通信、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其中通信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决定了公司的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可能导致公司未来增长受制于重要客户的需求,并承受失去重要客户或大额订单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新客户,同时针对重要大客户制定专项服务工程,确保重要大客户对产品和服务满意。
2022年9月以北京本部为中心的设特种电源扩产项目、高可靠性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募投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募投项目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若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将会影响企业产能扩展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募投项目进度的管控,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可控,减少对项目进度的影响,保障项目完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