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喜讯传来:在工业与信息化部网站公示的2022年国家绿色制造工厂名单中,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焦化”)榜上有名,同时入围的贵州省还有17家企业。
作为国内绿色制造工厂典型顶配水平的代表之一,国家级“绿色工厂”天能焦化有何独特之处?
3月初春,记者一行走进天能焦化厂区,触目即是一亮:这里没有印象中焦化企业独有的刺鼻异味,没有此起彼伏的机器运转声,没有工人往来忙碌的情景……办公区、厂房悄然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显得格外静谧。如今,除了日常检修,天能焦化大多数生产流程由数字后台全程操作并监控,“绿”“智”相得益彰。
“(你们看到的)这些仅仅是‘绿色制造工厂’的外在,更重要的还是内涵。”天能焦化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雷霆解释,绿色制造工厂的本质,就是传统工业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在这条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曾经贴着“傻大黑粗”标签的煤化工,正在快速向绿色环保、循环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方向转变。
在天能焦化产品展示区展台上,精煤、焦炭、煤焦油、硫酸铵、液氨、粗苯、纯苯、甲苯、二甲苯、非芳烃、重苯、LNG、氢气等产品琳琅满目,无言讲述着煤化工产业一步步从粗放生产走向精深加工、由精深加工走向科学技术创新,最终“破茧成蝶”的精彩嬗变。
近年来,天能焦化秉承着“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通过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工厂,基本形成了煤炭分级分质高效利用、焦炭热量回收综合利用、粗苯集中精深加工、焦炉煤气中有害杂质氨回收利用、氢能源综合利用等9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全方面提升了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了向绿色制造工厂的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氢能源的综合利用上,如今的天能焦化已然领跑全国全省区域内同行列业。
2020年11月26日,贵州省首个氢气提纯项目(“制氢工厂”)建设在天能焦化启动,并于次年2月联动试生产建成投运。
“目前,公司可日外供产氢气量约600公斤,可供50余辆氢能公交车使用,所生产的氢气一部分通过运氢管束车运输至附近的加氢综合能源站,供盘州市氢能公交车使用。”精制党支部书记、精制一部主任江祖谋介绍,剩余的氢气可当作公司发电机冷却介质使用,还能应用到苯加氢和发电机组锅炉点火、稳燃、助燃等生产环节,实现产业链内部循环利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说起氢能源综合利用带来的效益,江祖谋如数家珍,“仅用氢气代替部分燃料,全年可节省电费70余万元!”
在天能焦化的“头部眼睛”、监控中心的显示屏上,天能焦化以氢能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一览无遗——位于厂区西东南角的制氢工厂,是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的最后关口,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在剔除回收煤焦油、氨、氮、苯、甲烷等气体后后作为原料用来生产液化天然气,就在此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成为含氢纯度80%的氮氢气体,氮氢气体经氮氢气经压缩机加压后送入吸附塔,采用变压吸附分离法得到99.999%的高纯度氢气,达到氢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指标要求。
监控中心外,厂区内林立的管道,日复一日、源源不断地将氢气等副产品按要求输送至各个点位,或作为生产原料内部消化使用,或作为产品外销。
“对原煤进行洗选分级后,将精煤输送至200万吨/年炼焦焦化装置生产焦炭及化工产品,中泥煤等低热值煤用于燃烧发电,所有生产环节的附副产物都能得到完全利用,实际做到了‘吃干榨尽’!”雷霆感慨说道,好多年了,伴随焦化生产产生的煤气、焦油、粗苯等一直是焦化企业头疼的“老大难”。如今,这些附副产物摇身一变,成为低碳能源液化天然气、零碳能源氢气、高端医药和材料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变成了循环产业链上的“香饽饽”。
据了解,2014年以来,天能焦化快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对焦化项目装置进行干熄焦改造、建成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装置、建成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升级改造生产废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运贵州省首座制氢工厂……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
“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是天能焦化绿色发展的新起点!”雷霆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唯有坚持走绿色低碳之路,企业方能实现可持续、不断向高水平发展迈进。